焊接结构工艺性解读
作者:
发布日期:2016-08-24 16:55
钣金 焊接结构的工艺性指的是钣金结构件在组合拼装后,实施焊接的难易程度,零件良好的焊接结构应能满足材料较省、工序较少、夹具加工较易、寿命较高、操作较方便及产品质量稳定等要求。
一、部件分块
车身覆盖件的分块,应该在冲压工艺允许的前提下,零件越少越好,这样可以减少焊接面和装配误差。
车身上所有的孔洞,如门框和前后风窗框都是非常重要的装焊部位,要求这 些门框洞尽量采取整体结构,若孔洞部分采用双层结构,则至少一层为整体结构,以减少装焊误差。
二、结构的工艺性
在焊接结构设计时,应该贯彻“对称地布置焊缝、焊点,并避免汇交、聚集、重迭,次要的焊缝、焊点可中断,主要的焊缝、焊点应连接。
1.点焊接头形式及焊接空间
在零件设计时,点焊接头应尽可能设计成敞开式,同时还要考虑周边空间,以保证焊钳能够接近。
2.焊接边宽度
两个(或三个)相焊接零件的焊接边重叠部分的直边宽度,一般应不小于13mm,且相焊接零件的焊接边要平齐。因冲压或装配等工艺要求,允许1-2个焊点焊接处焊接边的宽度为10-13mm。
3.覆盖件焊接面要求平整,不允许存在皱折、回弹等质量问题。
4. 覆盖件的焊接面要尽量布置在平直面上,非焊接面要留足够的空间,以免零件间相互干涉。
5 焊点间距的合理性
在实际生产中,当焊接小尺寸零件时,可参考表5-2中的数据。在焊接大尺寸零件时,点距可以适当加大,一般不小于40-50 mm。在有些非受力的部位,则焊点的距离还可以加大到70-80 mm。